1951年中,朝鲜战争打得你死我活,战局却死死咬住,谁也奈何不了谁。美国人想在停战谈判桌上占尽便宜,于是搞了个“绞杀战”行动。那阵子,敌机简直是疯了,铺天盖地的炸弹,把我们的铁路炸了个稀巴烂,后方的物资根本运不过来。
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日子,苦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吃的、穿的、用的,还有子弹,什么都缺。美国人就是看准了我们运输线这块短板,想把我们活活耗死。那时候,我们天上还没法跟美国人比,制空权基本没有。补给线一旦断了,那可真是要命的事,甚至会改写整个战争的结局。几十年后,周总理还特意提起一位将军,说他对这场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位在危急关头站出来的将军到底是谁?他又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馊主意”呢?
玩命!跟死神赛跑志愿军刚入朝那会儿,刘居英将军在沈阳,专门负责给前线运送军需物资。粮食弹药能不能准时送到,全靠他。可仗越打越凶,铁路运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军的飞机像苍蝇一样嗡嗡叫,炸弹哗啦啦地往下扔,铁路线一遍遍被炸断,好多铁道兵兄弟都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后方补给一旦跟不上,前线就得吃亏。
第二年年初,志愿军在沈阳开了第一次后勤大会。会上,刘居英急得火烧眉毛,把运输线的惨状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他情绪激动,请求赶紧增派人手、材料,还要高射炮,把运输线保护好。说到那些用生命和鲜血维护运输线的后勤人员时,他一度哽咽,话都说不下去。周总理听了,心情特别沉重,当场就批了三个高炮师给铁道运输司令部,还撂下话:这条运输线,必须是“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线”!
四个月后,刘居英亲自去了朝鲜,直接参与前线运输的指挥工作。1951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到了12月,更是一步到位,直接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朝鲜同志们一起负责前线运输。那年他才34岁,年纪轻轻就挑这么重的担子,他心里也犯嘀咕,觉得资历浅、经验少,还特意跟彭德怀将军提了这事。彭总拍拍他肩膀,说这是总理推荐、党委研究的结果,你的本事大家心里有数。周总理能破格提拔他,正是看中了他过硬的军事经验和在铁路工作上的本事。
在抗美援朝运输最吃劲的时候,面对美军没完没了的轰炸,刘居英将军心里憋着一个大胆的念头。他一夜没合眼,在脑子里把这个想法来来回回地琢磨,最后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对策。第二天,他就把这份建议报给了周总理。
他想亲自带着四个师的铁道抢修部队,跟美国人来一场“速度竞赛”:你炸你的,我修我的,比谁快!周总理听完,一开始也吓了一跳,觉得这主意太“疯狂”了。美军的炮弹雨那么密,修补工作得付出多大的生命代价啊!可刘居英态度坚决,说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流血牺牲在所不惜。总理听他这么一说,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有了周总理的批示,刘居英将军立刻带着一支庞大的抢修队伍,包括四个师、一个团,还有一支铁路部队,奔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在志愿军高射炮部队的严密掩护下,他们首先集中力量抢修朝鲜“三角区”的铁路。同时,也根据战局变化,灵活组织其他区域的抢修,确保了“三角区”铁路的畅通无阻。
美军的飞机每天都来轰炸,炸铁路,也炸抢修部队,就是想彻底切断我们的补给线。可刘居英将军想出了好几种“奇招”,来减少损失。其中一招特别绝:铁路修好后,他会让人暂时把一些关键部件拆下来,伪装成还没修复的样子。这样一来,敌机侦察的时候就会被迷惑,以为轰炸成功了,然后放松警惕。
还有一招,就是只保证铁路能通车就行,不花时间去加固。这么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加快抢修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恢复通行。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他还推行了“抢运”模式:火车单方向发车,缩短周转时间,这样一次能运更多东西。
更重要的是,“抢运”模式主要利用夜间发车,避开美军白天的密集轰炸。在高射炮部队的有力掩护下,铁道抢修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硬生生维护住了这条后勤补给线。
刘居英将军自己更是日夜操劳,有一次连续四天没合眼,最后因为低血压突然晕倒在岗位上。昏睡了两天醒来后,他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医护人员怎么劝都没用,他坚持说,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必须和前线战士们一起战斗。在他的带领下,抢修队伍用血肉之躯铸就了这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线”,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上的大难题。美军将领范弗利特当时都不得不感叹,中方在补给方面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承认他们根本无法切断志愿军的补给。
这条“钢铁运输线”的成功建立,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前线部队的补给大问题。它彻底粉碎了美军想靠切断补给线来赢得战争的幻想,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持续了三年的伟大战争,最终以我们的辉煌胜利告终,也再次证明了这条后勤生命线有多么重要。战后,周总理又一次高度赞扬了刘居英将军的卓越贡献。
1952年4月,彭德怀将军因病回国,陈赓将军暂时接任志愿军司令员。陈赓将军早就听说过刘居英的本事,在听取了他的汇报后,更是敬佩他那股子顽强、勇敢和清醒的头脑。从朝鲜回国后,刘居英被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起初,他心里有点打鼓,觉得自己在大学工作没什么经验,但在陈赓院长的开导下,他很快就放下了思想包袱。陈赓说,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相信他一定能胜任。在学院的十年里,刘居英培养了大批高级军事人才。1961年陈赓院长病逝后,刘居英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立下了赫赫战功。61岁那年,他又回到了铁路系统,担任铁道兵副司令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在铁道兵的岗位上又干了十年后,他于七十高龄光荣退休。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致力于培养人才,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才。2015年12月,这位传奇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刘居英将军和无数后勤部队的英雄们,他们用生命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硬生生撑起了那条在炮火中蜿蜒曲折的“钢铁运输线”。这条运输线,不光是他们对工作投入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应该加倍珍惜革命英雄们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更要把他们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传承下去,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奋斗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炒股入门与技巧,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