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美援朝时的战役,相信大家通过课本与影视都知道概梗,但影视毕竟是艺术作品,虚构的成分很多。
曾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志愿军第12军35师102团机枪连老兵马发泉就此表示:“电影里上甘岭是假的,当时我们就反对过这些电影,没有真实性,自己演自己……”
马发泉当时仅17岁,还是学生兵,走出国门前仅学过一句英语——“缴枪不杀”。
1951年5月志愿军第12军摸黑渡过了鸭绿江,战争隐蔽性的决定了根本不能唱“雄赳赳,气昂昂……”,和他一起入朝的还有两个哥哥。
入朝第1天,一名卡车司机因为路太黑闪了几下大灯,美军飞机立即飞了过来,先用机枪扫射,紧接火箭弹也打了过来。
美军飞行员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油条,飞行时间至少在1000小时以上,打击精度非常高,卡车瞬间成了满天飞的铁片,司机连块骨头都没有找到。
马发泉帽子被震飞了,他低头想捡帽子,连长拽住他就跑:“你想死啊!命重要还是帽子重要!”
没过几天,就在马发泉的大哥剪敌人铁丝网时一颗照明弹落下,侦察班暴露了,美军重机枪立即打了过来。
此时的马发泉就在50米外,隔着一条小山沟,他想冲上去,却被排长一把摁住。
马发泉喊道:“那是我哥!骨头总得让我捡一块吧?”
排长直接把枪顶到他脑门上:“动一下老子崩了你,这tm是战争,你过去几百号人就暴露了。”
马发泉说:“电影里总说美军是纸老虎,纸老虎怎么横扫太平洋战场上155万精锐日军的?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是不对的。”
马发泉就这样看着大哥被打死,却连收尸的权利也没有。
等到天亮时,他们终于看清楚了远处的山头,这才知道那就是上甘岭。
上甘岭最可怕的不是山头阵地,而是上山之路,要经过好道封锁线,美军24小时不间断轰炸,上山的路上铺满了志愿军尸体。
上甘岭战役共打了43天,但不是每个人都打满了43天 ,每个连队只坚守24小时就换下一个连队上,即便如此,撤下来时每个连往往只剩下十几人了。
曾训练的炮弹来了就卧倒在战场上根本没有用,趴下去就起不来了,因为美军是用空爆弹,在头顶三米处爆炸,靠弹片杀伤。
当他们替换的连队仅存地12名战士走下来看到他们拿着冲锋枪后,老兵告诉他们,赶紧把枪扔了,减轻负重,山上尸体多的是,到处都是枪,你们只需要拼命往山上跑,能跑多快跑多快,跑得快才能活下来……炮弹不是你们想躲就能躲得掉,死不死是概率问题 。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即将换防的战士,内心又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好不容易冲上上甘岭,又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阵地上都是半米厚被炮弹犁开的鲜土,石头被燃烧弹烧的通红,无法当作掩体,必须重挖战壕,挖出来的土都是血泥。
上甘岭没有给他们胡思乱想机会美军很快冲了上来,在美军接近他们阵地时,志愿军纷纷从掩体和坑道冲出来,双方一接触就是脸贴脸的白刃战,就连手榴弹都成了近战武器。
马发泉的恐惧此时已变成愤怒,他和所有的人都明白,能不能在上甘岭上活下来,能不能为战友报仇都被这24小时决定……短暂的白刃战后,身边到处是开膛破肚的残骸……
上甘岭上最难熬是没有水,美军投掷的燃烧弹几乎要把空气烧干。
15军军长秦继伟从平壤买了2万斤苹果,而且下了军令——送一筐苹果上去记2等功,但整个战役结束仅送上去了一个苹果。最感慨的是为了送这个苹果,志愿军牺牲了两个连200余人。
美军地面部队司令官范弗里特得知自己的儿子被志愿军击毙后陷入了疯狂,怒火全部发泄给了上甘岭,近3.7平方公里的山头落下了230万颗炮弹,随便抓一把土都有十几块弹片。
24小时后他们连队走下来,全连130多人仅剩8人。
马发泉心里一直有个遗憾,一个为救他的老兵牺牲后他想把恩人尸骨背下来,结果把尸体残骸凑到一起才11斤……
除上甘岭战役外,一位志愿军20兵团64军的幸存志愿军老兵也讲述了他们的遭遇。
64军在第5次战役突破临津江后,遭到了美军猛烈打击,已经无法向前推进,更别说完成任务了。
前面是密集的火网,背后是滔滔江水,4万人不顾一切地向前冲,但始终无法撕开美军的防线,冲锋的路上铺满了志愿军尸体。
兵团司令杨得志急了,命军长曾思玉不惜代价强突,同时又以添油战术命令65军的两个师支援。
电报如下:
“我主力己置身江南狭小背水之地,如不坚决攻击等于死亡……各师主官如不能穿插到目的地完成任务,将受到革命纪律制裁。”
电报斩钉截铁:若64军不能突破美军火网完成穿插到议政府的任务,军事主官被送上军事法庭或执行枪决。
退路断了,5个师背靠临津江成了美军飞机重炮的活靶子,战斗变成了屠杀……美军投下1000度高温的凝固汽油弹将无数志愿军战士笼罩在火海中,坦克碾压着志愿军尸体开火。
5个师都是刚入朝的满编师,每个师至少1.3万人,被包围在20平方公里区域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遭到美军空地火力反复收割了两天两夜,尸体铺满了临津江畔。
临律江畔究竟战死了多少人,至今都是一个谜,军史不愿提及这段战例,战地日志中用“伤亡极其惨重”描述这段血淋淋的噩梦。
1953年7月27日晚上8点,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尽管双方炮火比以往都猛烈,但都是射向天空……每个人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因为停战协议即将生效,双方士兵将不再互相厮杀,所有人都能活下去了。
1954年5月,马发泉随部队上了一辆闷罐车,那时候回国是机密……几小时后车门打开,眼前是鸭绿江桥,车厢里立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我们认为马发泉的叙述才是真实的历史,朝鲜战争后期双方都已精疲力尽,最后以和平停火。
感谢阅读,欢迎留下宝贵评论
炒股入门与技巧,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